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停止酒駕悲劇的發生_讓社會有一條每個人都能平安回家的道路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0-06-23
  • 資料點閱次數:1008

飲酒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不止是酒駕,舉凡家暴、性侵、竊盜、恐嚇等各種犯罪問題,導因於飲酒不在少數,酒精具有成癮性、累進性,戒除困難之特性,對於健康的危害不易根除,甚且重度酒癮者易因被關押突然停酒,引發嚴重戒斷症狀,可能致命,也可能對他人性命造成嚴重損傷。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長張清雲於106年12月8日,以法律實務的專家角色,出席衛福部「建構問題性飲酒與酒癮者醫療及社會復健服務模式成果發表會」,提出了對於成癮犯罪問題,說明政府部門已從消極隔離手段,轉向積極的戒癮矯治的觀點及作為。 士林地檢署以因飲酒犯罪被移送的偵查中被告及執行中的保護管束人為對象,結合專業的馬偕醫療團隊的「減害飲酒戒治治療及安心駕駛正念減壓預防復發計畫」,說明參與成員所達到的具體成效,包括:70%個別諮詢完成率、60%門診就醫率,47%接受藥物治療、65%酒精使用頻率減少,75%酒精使用量下降、協助轉介到社政或醫療資源達 47%、成員對於酒精知識與酒害認知大幅提高、自我效能提高,自覺能夠克服飲酒慾望的人數幾近50%。 「減害飲酒戒治治療及安心駕駛正念減壓預防復發計畫」是以「防微杜漸,預防優先,三級兼顧」為原則,自「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來幫助因飲酒犯罪者從根本問題進行完善治療,引導被告自覺性的主動求醫,配合生理、心理治療與社會復健等多元與個別性的治療,加強酒癮相關併發症之認知,增加戒癮動機與技巧,降低再復發率,並針對被告需求進行後續的轉介,預防酒精相關的危害及犯罪,因此除了重點對象因酒駕觸犯公共危險罪外,更擴及其他因飲酒問題或因與飲酒有關之行為致生犯罪者。 張清雲檢察長表示:「期待透過司法與醫療機構共同合作的模式,經由檢察官緩起訴處分附帶命令,或保護管束期間之指定遵守事項,讓犯罪人進入醫療體系,增強其就醫意識,協助早期發現並避免飲酒相關之疾病惡化,改善生活與人際關係,進而避免引發更多的家庭暴力、社會事件、酒駕等問題發生,讓社會有一條安全的道路,每個人都能平安回家。」 (案例) 擺脫酒精控制 展開新的人生 由以下三個故事,可以了解,許多人規律性使用酒精或是酒駕者,其實都有睡眠、情緒共病問題,只要鼓勵個案尋求身心科協助,改善其情緒困擾與睡眠障礙,加上有效的減飲策略和信心,即能避免危險性的用酒問題。 案例一:連員在工地從事臨時工,因患有糖尿病體力不濟,常在工地喝酒想增加精神體力,下班後也會因一個人孤單無聊一直飲酒。在長期飲酒下造成明顯的生理器官的損害,但因沒有喝酒會有明顯的戒斷不適症狀,以致惡性循環不斷的飲酒。心理師知曉其緣由,即協助個案接受門診醫療處理其戒斷症狀外,並評估個案有嚴重酒精性肝炎,必需住院醫療。因此在志工及院方的協助下住院醫療,出院後轉介社工家訪追踨。連員在此計畫協助下,終於打破戒斷與使用酒精的惡性循環,身心健康狀態已穩定下來。 案例二:盧員是30幾歲的保險業務員,憑著努力與幹勁從新手的業務助理做到超級業務員。但隨著開發客戶被拒絕,業績表現平平和被工作壓力追到喘不過氣,所以白天工作開始時感到焦慮恐慌,或陷入莫名的低落憂鬱。為了想改善鬱悶或焦慮擔心的情緒,白天會喝2-3罐啤酒,到了晚上大腦一直在想明天的業績檢討會議,更需要酒精才能讓無法控制的大腦關機休息。因此來上課程後,盧員深切了解到自己對酒精的期待,是想要緩解焦慮、低落的情緒及改善的睡眠困擾,其實是錯誤的,上了團體後,開始學習應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來處理。透過心理師個別的情緒與睡眠評估,並協助轉介身心科就醫,個案已能正確使用適量葯物來處理其情緒、睡眠障礙的問題。 案例三:林員是一位中年的客運司機,工作時間長且開車時需高度專注,頸肩僵硬,常常輾轉難眠,所以長年回到家時都會使用200ML的威示忌,讓自己的身體、緊繃的神經可以放鬆。又因工作的需要,必須清晨5點就起床準備上班,所以常有隔夜酒駕的問題。在透過心理師個別的情緒與睡眠評估,並協助轉介身心科就醫,個案能正確使用適量葯物來處理睡眠障礙的問題,並透過逐步減量飲酒的技巧,在二個月後,酒精使用已達安全用量的狀態。
回頁首